为何有些研究人员反对不受限制地分享新冠病毒数据?
2021年5月5日,《自然》(Nature)官网发表了题为“Why some researchers oppose unrestricted sharing of coronavirus data”的新闻,报道了目前科研领域学者关于新冠病毒数据共享方式的讨论。文章概要如下:
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正在竞相监测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的变异,以便确定变异的病毒是否会使疫苗失效,或使COVID-19更加致命。新冠病毒数据的全球共享对于加速其研究及医学转化至关重要。
目前,最受欢迎的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存储库是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的EpiCoV™数据库。截至5月4日,该数据库所存储的全球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总量已达到140万条。GISAID的数据共享模式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机制,要求用户必须登录,且在使用他人共享的数据时说明其来源,并寻求与数据递交者建立合作。
然而,GISAID采用的这一模式也引发了一些科研人员的不同意见。早前欧洲生物信息学研究所(EMBL-EBI)发布了一封在线信函,呼吁研究人员将新冠病毒数据放入公有领域(如存入INSDC数据库)。这些数据将免费永久开放,获取时不要求登录,且对其使用无任何限制。截至5月4日,778名科研人员签名支持这一倡议,但这些支持者有99%来自欧洲、美国和加拿大。
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大多来自发达国家)支持将新冠病毒数据无限制地公开。他们表示这将使得大量数据跨越不同数据库无缝流通,整合起来进行大规模的计算分析,从而更快地产出成果。
而一些来自资源欠缺的国家的研究人员则支持GISAID的数据共享模式。GISAID针对数据使用的限制条件有利于保障数据所有者在其数据产生科研成果后的权益。对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大数据分析会带来成果发表,进而可能带来研究资金支持和技术专利,如诊断检测和疫苗的研发。如果没有GISAID数据保护机制的限制,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所有者可能因为担心其数据被他人不公平地利用,而选择待自家的成果正式发表后再公开数据,这将使数据的共享显著延迟。
在这一问题上,EMBL-EBI联合主任Rolf Apweiler对紧盯着中低收入国家情况的态度表示了疑义,因为它们贡献的数据量相对较少。例如非洲向GISAID上传了约13,000条序列,南美洲上传了14,000条序列,而仅英国就上传了约38万条。但也有人指出,随着COVID-19在欧洲和美国的发病率下降,危险的变异更可能出现在缺乏疫苗的中低收入国家,因而这些地方的数据对疫情应对必不可少。一些研究人员表示如果GISAID不为数据存储者提供保护,共享的数据可能反而会减少。
注:文中信息来自Nature新闻原文,不代表本机构观点或立场。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21-01194-6
推荐阅读:旗龙
相关阅读
从“制造”到“质造” 攀高专业颈椎按摩仪获诺贝尔奖得主力荐

现代社会,上班族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长期伏案工作,加之电子产品的诱惑,越来越多的“伏案族”、“低头族“被颈椎不适问题所困扰。据央视网调查统计显示:北京白领中
颈椎按摩仪哪家更专业?诺贝尔奖得主力荐攀高P6

一说起颈椎问题,第一反应都会觉得是老年人的才有的“毛病”;但随着生活工作形式的改变,颈椎问题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白领、程序员、设计师等上班族、低头族在“手机
华人健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华人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华人健康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华人健康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华人健康网的(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