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健康网

华人健康网 > 资讯

逢友分享多旋翼无人机领域新趋势:三维运动捕捉系统的应用探索

2024-03-26 10:16:10 来源: 阅读:-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航拍摄影、农业、物流配送、救援和安全监控等多个领域。无人设备的决策能力和行动能力的算法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无人设备本身的智能化水平上,还表现在无人设备所面临的环境变化和挑战的复杂性上。

在这样的背景下,无人设备需要具备高度的智能和安全性,特别是在相互间或者人机交互的场景下。基础无人机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但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下一代四旋翼无人机要求更高程度的态势感知和决策能力。无人机不仅需要能够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还需要能够理解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以应对复杂多变的情况。


image.png


在无人机的发展过程中,态势感知是至关重要的。无人机需要能够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的状态,包括地形、障碍物、气象条件等,并能够及时地更新这些信息。同时,无人机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决策能力,能够根据感知到的态势信息做出适当的行动和应对策略。

除了在单独操作时的智能化要求,无人设备还需要在与其他无人设备或人类进行交互时保持高度的安全性。这涉及到无人设备之间的协同作战和合作,以及与人类的互动和协同工作。在这种情况下,无人设备需要能够识别和理解人类的意图,并能够相应地调整自己的行动和决策,以确保安全和有效的协同工作。


image.png


这将需要结合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数据处理算法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对环境的实时感知和准确决策。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其他无人设备和人类的交互设计,保证交互过程的安全和高效。这些挑战也将促进无人设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推动无人设备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光学动作捕捉系统依靠一整套精密而复杂的光学摄像头来实现,它通过计算机视觉原理,由多个高速摄像机从不同角度对目标特征点进行跟踪,以完成全身动作的捕捉。


image.png


作为一种用于准确测量物体(刚体)在三维空间运动信息的设备,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具有高精度的定位能力,能够给自动化设备,如室内小车、无人机、机器人、机械手臂等提供精确的空间位置信息,其工作原理:

精准记录运动信息:基于计算机视觉原理,光学定位系统通过布置在空间中的多个红外摄像机,捕捉区域内物体上反光标识点的运动信息,并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

实时解算六自由度位姿:利用计算机对捕捉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实时地解算出运动物体的六自由度位姿,即三自由度位置(X,Y, Z坐标)和三自由度姿态(俯仰角,偏航角和滚转角)。

多架相机支持,覆盖范围广:光学定位系统采用智能相机,将反光球图像坐标传到主机,不同相机数目将产生不同的覆盖范围,相机越多,覆盖范围越大。

光学运动捕捉可以获取物体的三维空间XYZ坐标、速度、加速度、偏航角(Yaw)、横摇角(Rol)、俯仰角( Pitch)、欧拉角及人体关节角度等数据。这些数据被方法应用于算法验证、运动规划、集群控制、人机交互、轨迹回放、步态分析、智慧沙盘等。


image.png


运动捕捉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工具,在无人机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捕捉人体姿势和运动数据,运动捕捉系统为无人机的飞行控制、智能导航、人机交互等提供了重要支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运动捕捉系统在无人机领域的应用前景将会更加广阔和令人期待。

智能化与自主化:未来的运动捕捉系统将更加智能化和自主化。通过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系统能够实现对人体姿势和运动的更加精准和自动的识别和分析。

多模态数据融合:运动捕捉系统将融合更多的传感器和数据源,以获取更丰富和全面的环境信息。

应用领域的拓展: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运动捕捉系统将在无人机领域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例如娱乐、体育、医疗和安防等领域。


image.png


△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


image.png


△Bertec三维测力台

上海逢友生物力学实验室的技术人员,运用Qualisys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和Bertec三位测力台记录四旋翼飞行器起降飞行、直线飞行和环绕飞行的相关数据,并导入Visual3D生物力学数据分析处理软件中建立骨骼模型,实现了无人机与人体三维模型的空间拟合。

我们超高分辨率、实时追踪和完美同步的成熟技术,有助于开发无人机的运动算法。可扩展、坚固耐用的系统能满足于研究的各种需求,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可操作,对无人机的态势感知、决策能力、飞行参数及人机交互设计具有重要帮助。


image.png


△Visual3D生物力学数据分析处理软件

运动捕捉系统以其精准、实时和灵活的特性,为自动化控制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支持,为自动化控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可能性,为智能化控制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这些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可以预见自动化控制将迎来更加智能化和高效率的未来。



推荐阅读:叶紫网

相关阅读

华人健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华人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华人健康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华人健康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华人健康网的(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