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适配“黄金期”,你抓住了吗?
假肢装配适配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康复进程和日后的生活质量。选对了时机,假肢就能成为患者重新拥抱生活的得力助手;一旦错过,就可能面临诸多不必要的困扰和痛苦。
那么,假肢适配的最佳时机究竟是什么时候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这个关键问题。
术后早期:(0—6周)伤口愈合与残肢塑形
术后早期,也就是截肢后的0—6周,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是促进伤口愈合、消除肿胀、有效控制疼痛、预防挛缩,并开始进行残肢塑形,比如使用弹力绷带或残肢套。此时,患者的身体还处于较为脆弱的恢复阶段,伤口需要精心呵护,任何外界的不当刺激都可能引发感染,影响愈合进程。
这个阶段并不适合装配假肢,重点在于为后续的假肢装配创造良好条件。
具体来说,要确保伤口稳定无感染,这是一切后续康复的基础;残肢肿胀消退,体积初步稳定,这样才能保证假肢与残肢更好地贴合;关节活动度良好,患者具备基本的站立能力,为使用假肢行走做好准备。
在这个阶段,患者和家属也不要过于心急,按照医生的嘱咐,做好伤口护理和简单的康复训练,为接下来的假肢适配打下坚实的基础。

残肢定型与康复训练:(1—3个月)为装配做准备
截肢手术后,残肢需要一段时间来定型和恢复。这个阶段,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残肢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一般来说,下肢截肢患者通常术后1-3个月,部分患者会延长至3-6个月,甚至更久。在这期间,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或康复机构进行复查,医生会根据残肢的变化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残肢的按摩、主动和被动运动等。
比如,患者可以自己进行残肢的屈伸、旋转运动,也可以借助弹力带等器械进行力量训练。同时,还要注意残肢的清洁和护理,防止感染。这个阶段的训练是循序渐进的,患者要保持耐心和信心,按照医生的指导坚持进行。

(图为:Nick总监和张飏专家为患者残肢状况进行评估)
安装假肢:(1—3个月)精准适配与功能进阶
一般来说,在术后1到3个月或更晚,当残肢体积与形态基本稳定,通常残肢周长变化极小,就可以安装假肢了。此时,皮肤耐受性好,患者操控假肢的基础也比较扎实,全身状况也允许。
安装假肢的核心在于精准适配,基于稳定的残肢制作个性化接受腔,确保假肢与残肢完美贴合,实现舒适与力量的有效传递;同时,要根据患者的特定需求,选用合适的关节与脚板,进一步优化假肢的功能。
比如说,对于经常需要行走在复杂地形的患者,可以选择具有更好稳定性和适应性的关节与脚板;而对于对运动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则可以配备更先进的、能提供更强动力的假肢部件。
(图为杭州精博假肢技师为患者取模时
画免荷的骨性标记和承重位置)

(图为张飏专家为患者介绍假肢)
假肢适配的最佳时机因个体差异而异,需要综合考虑身体恢复情况等多方面因素。从术后早期的伤口愈合与残肢塑形,到假肢的精准适配与功能进阶,每个阶段都有其重要意义和关键要点 。
希望每一位残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假肢适配时机,勇敢地迈出走向新生活的步伐。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从“制造”到“质造” 攀高专业颈椎按摩仪获诺贝尔奖得主力荐
现代社会,上班族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长期伏案工作,加之电子产品的诱惑,越来越多的“伏案族”、“低头族“被颈椎不适问题所困扰。据央视网调查统计显示:北京白领中
颈椎按摩仪哪家更专业?诺贝尔奖得主力荐攀高P6
一说起颈椎问题,第一反应都会觉得是老年人的才有的“毛病”;但随着生活工作形式的改变,颈椎问题越来越呈年轻化趋势;白领、程序员、设计师等上班族、低头族在“手机
华人健康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华人健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华人健康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华人健康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华人健康网的(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
